核心提示
当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竹海翻涌出中国生态文明的惊雷,当千岛湖的碧波荡漾出发展范式的深刻裂变,当瓯江两岸的绿意点燃万千乡村的振兴星火——浙江大地上,一场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旗帜的生态革命正以热血奔腾之势,重塑山河,激活未来! 这里,每一片森林都在讲述转型的史诗,每一条溪流都在咏唱共富的壮歌。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风景”,从“求温饱”到“谋生态”,浙江用二十年躬身实践,将“两山”理念熔铸为山河重生的基因密码,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的神圣火种!
一、浙江践行:生态觉醒的沸腾征程
(一)破局之战:从“剜肉补疮”到“凤凰涅槃”
余村蝶变:一纸禁令引爆绿色革命
2005年,安吉余村毅然关停年产值300万元的石灰矿。当炸山的炮声沉寂,竹影婆
娑间诞生了中国首个“生态博物馆”。2024年,该村旅游收入突破4.2亿元,村民人均收入达6.8万元,较关矿前增长18倍。一关一开之间,生态价值完成惊天逆转!
千岛湖重生:全域保护的铁腕与远见为守护一湖碧水,淳安县拒绝300亿元工业投资,建立“水下森林”修复体系。如今,
千岛湖水质稳居全国前列,有机鱼品牌价值超50亿元,“护水造富”模式入选联合国生态补偿案例。
(二)系统变革:构建生态共富的“四梁八柱”
制度创新裂变生态红利
生态补偿机制:推行“谁受益谁补偿”,近五年省级补偿资金超120亿元,丽水市获补偿金年均增长25%。
GEP核算体系: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标准,丽水2024年GEP突破4600亿
元,实现GDP与GEP双增长。
河长制迭代升级:15万河长织就“智慧巡河网”,全省Ⅰ-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05年的41%跃升至96.2%。
产业重构激活绿色动能
城乡共生绘就富春山居
未来乡村建设:集成“低碳+智慧+人文”要素,打造余村、下姜村等100个示范村。
生态城市实践:杭州西溪湿地“城市绿肾”年固碳2.4万吨,宁波打造“滨海碳中和走廊”。
生物多样性复兴:百山祖冷杉人工繁育成功,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十年增长8倍。
二、深远意义:重塑人类文明的生态范式
(一)中国方案:破解发展悖论的思想核爆
颠覆工业文明逻辑:打破“先污染后治理”魔咒,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本质统一。
重构财富价值体系:将空气、森林、水流纳入生产要素,确立生态资本是终极资本的认知革命。
提供全球治理钥匙:为《巴黎协定》目标贡献实践路径,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“地球
的希望样本”。
(二)文明升维:激活东方智慧的当代觉醒
天人合一哲学的现代绽放从《齐民要术》的永续农法到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命共同体理念,浙江实践让古老生态智慧重焕生机。绍兴“鉴湖湿地公园”再现“垂虹玉带”盛景,正是“道法自然”的活态传承!
共同富裕的绿色根基
山区26县崛起:丽水、衢州生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2%,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.86;
农民增收新引擎:安吉白茶品牌价值48.45亿元带动10万茶农致富,开化龙顶茶每公斤溢价300%。
三、经验启示:奔腾向未来的生态长征
(一)核心密码:解码浙江实践的“五维驱动”
理念先导: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破局
省委书记亲任“生态办主任”,将绿色发展纳入干部考核“一票否决”。
建立全国首个生态日(每年6月30日),万人环保毅行成全民盛典。
制度革命:构建四梁八柱的保障体系
graph LR A[法规体系] --> B(《浙江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》等32部法规) A --> C(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) D[市场机制] --> E(碳汇交易平台) D --> F(用能权交易) G[数字赋能] --> H(生态环境大脑) G --> I(污染源“一码管治”) 。
科技赋能:绿色创新的硬核支撑
竹林碳汇技术:浙江农林大学研发碳汇精准监测系统,每亩竹林年固碳量提升40%。
“无废城市”技术群:温州首创纳米膜覆盖发酵技术,畜禽粪污转化率超95%。
文化浸润:重塑生态伦理的基因工程
编写全国首套中小学《生态德育》教材。
创建“生态文化驿站”2100个,村民环保公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。
全球链接:开放共享的东方智慧
设立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创新基金,输出“光伏治沙”技术;
莫干山民宿标准成为国际生态旅游范本。
(二)行动纲领:向全国推广的“三大跃迁路径”
从“被动治污”到“主动造绿”的认知跃迁
建议:实施“生态价值启蒙计划”,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增设GEP核算实训课程。
案例:贵州借鉴浙江经验,将梵净山生态资产证券化融资20亿元。
从“碎片修复”到“系统再造”的治理跃迁。
创新“三生融合”规划体系:
划定“生态红线、产业准入、人居优化”三线空间;
建立跨省流域“生态银行”(如新安江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0省);
推行“乡村绿码”动态评估机制;
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全民共治”的机制跃迁;
企业行动:蚂蚁森林带动5亿人种树3亿棵,吉利发布“零碳工厂”路线图;
公众参与:台州“民间河长”2.3万人,湖州“生态积分”可兑换贷款优惠;
国际协作:金华“中非绿色能源合作园”输出光伏技术至埃塞俄比亚。
结语:让绿色成为文明奔腾的永恒底色
当黄浦江源头的竹林在风中书写可持续发展的史诗,当钱塘潮涌托起万千低碳工厂的朝阳,我们看见:浙江大地的绿色实践,不仅重塑了山河肌理,更重铸了发展哲学;不仅富裕了一方百姓,更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未来航向!
这绝非终点,而是新长征的起点——
让每一条江河都奔腾着生态经济的血脉!
让每一座青山都矗立着价值转换的丰碑!
让每一寸土地都跃动着绿色创新的活力!
正如奔跑在余村绿道上的少年,正如奋战在零碳实验室的工程师,正如守护着千年古树的农民......十四亿人都是“两山”理念的践行者,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皆是绿色革命的试验场! 让我们以浙江经验为火种,点燃华夏大地的生态觉醒,让绿水青山的热血永远在民族复兴的脉管中奔腾不息!
(作者:王国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法学会会员、资深媒体人、文化学者)